找到相关内容172篇,用时6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妙法莲华经义旨及各品概要

      佛陀然后说他本人就是第十六位王子并说只有佛乘(一乘)可圆满诸德,寂灭诸恶,同时,佛陀还用幻化一城的比喻,说明不直接讲大乘的原因是因为众生在修道中生厌倦心,并希望诸人发大精进而得佛果   五百弟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91457829.html
  • 当代僧青年的历史使命——谈古论今 展望未来

    佛教的真理普及九州,遍洒华夏!这就是当代僧青年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,就是我们的使命!   我没有高瞻远瞩的卓识先见,这里的观点都是当代的大德圣贤的经典之论,我不过是集众家的观点而已。但是我与诸德的忧患...

    观 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15958628.html
  • 观月:《当代僧青年的时代使命—谈古论今、展望未来》

    诸德的忧患意识是绝对的吻合的,也是勿庸置疑的。谢谢诸位,阿弥陀佛! ...

    观 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51758845.html
  • <妙法莲华经>义旨及各品概要

    众生。大通智胜佛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后入室禅定,。十六位王子为众生说法华经,大通智胜佛出定后告诉众人:十六位王子已经成佛。  佛陀然后说:他本人就是第十六位王子。并说:只有佛乘jqk一乘]可圆满诸德,寂灭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3163991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南北朝佛教的社邑与慈善事业

    指父母师长,悲田是指贫穷者,苦田是指畜生。特别是西晋所译《佛说诸德福田经》提到七种福田,行者得福,即生梵天。此七法是:一者兴立佛图僧房堂阁;二者园果浴池,树木清凉;三者常施医药,疗救众病;四者作牢坚船...变画都是依据《佛说诸德福田经》的内容而绘制的。敦煌莫高窟第269窟北周壁画,从此窟北顶中段开始,由西到东共画有六个场景:一、立佛图、画堂阁,二、种植园果以施清凉,三、施给医药,四、旷路作井,五、架设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4266826.html
  • 学习显密经论法学处·趋宝洲指南

    无过,外柔内粗应断除!  上生定胜⑤诸德因,圣教根本增上戒,是求解脱者道命,  诈现德者难解脱,持戒表里应一致!  诸行检点他人悦,寡言少诤不散乱。信、勤、念、知俱坚固,  功德日增如新月,防护三门不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04769258.html
  • 常惺法师:法鼓山四川赈灾经验分享

    诸德福田经》的七福田,就有六项属于公共设施的建设。正因为佛教从古至今在历史上做了大量为社会造福之事,因而受到了历代人民的普遍接纳。可以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是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。上至皇帝王公,下至一般...

    常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1870709.html
  • 佛教慈善的理论来源与实践

    佛教的慈善思想,许多佛教经典中都有论述。如《佛说诸德福田经》中说: “一者兴立佛图,僧房堂阁;二者园果浴池,树木清凉;三者常施医药,疗救众病;四者作牢坚船,济度人民;五者安设桥梁,过渡羸弱;六者近道作井...

    慧弘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3091860.html
  • 中古时期的佛教与救灾

    里耕种,秋天就能收获。佛经中本身就包含着福田思想,如《阿含经》。而将福田思想阐释得最为明确的是西晋沙门法立、法炬翻译的《佛说诸德福田经》,该经指出,出家人只要从事诸如出药疗病、修桥、造船、种树等善行,就能够“行者得福,即生梵天”。而之后在北朝广泛流行的《像法决疑经》又进一步拓展了福田思想,将原本不属于《佛说诸德福田经》所讲福田内容的救济贫穷孤老以及埋葬无主尸骨也作为僧侣的善行,这促使着佛教徒开展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2441389.html
  • 持戒与破戒的功与过

    自欢,无复忧患。   戒能成就利益诸行,譬如父母长育众子。   戒为智梯,能入无漏。   戒能惊怖诸结,譬如师子,能令群兽摄伏。   戒为一切诸德之根,出家之要。   修净戒者,所愿随意;...

    221.221.214

    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4/1200193650.html